
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优越、日照足,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。因此葡萄酒,也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。不过自今年上半年开始,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的销量,就暴跌了84%,当时澳洲的酒老板,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。后来他们就商量,实在不行我们就去印度卖。
澳大利亚:中国人不买我们的葡萄酒,那就去印度卖,反正印度有13.66亿人,销量应该没有问题。
当时印度人得知后,就在心里想:你们在中国卖不下去了,就想到我这里来“吸金”,门都没有。然后他们直接回复澳洲酒老板:想卖酒也行,不过你们得先提交资料,五年之内审批完成。
就这样,澳洲酒老板的希望再一次破灭。其实这也不怪别人,想当初澳大利亚出口到国内的葡萄酒,那可是占他们全球总销量的44%,换句话来说,就是澳大利亚的葡萄酒,有一半是卖到了中国。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不仅不知道感恩,而且还在关键问题上叫嚣。如今自己的葡萄酒卖不出去,这能怪谁呢?
其实从去年开始,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在国内的销量,就有所下滑了。当时他们还天真地认为,国人是有“健忘症”的,等这一段风声过了,销量就会有起色的。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,今年上半年结束后,澳大利亚葡萄酒,在国内的销量直接下降了84%。
要知道澳大利亚总共有9000多个酒庄,其中有2000个是酿造葡萄酒的,并且他们的葡萄酒产量每年都可以达到10亿升。如今中国人不买他们的酒,印度人也不愿意他们打开市场,如果再这样下去,恐怕澳洲有很多酒庄,也将面临着倒闭。
那澳大利亚明知道国内是他们最大的市场,为什么还要“反咬一口”呢?其实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:
第一:他们觉得中国人,喝澳大利亚的葡萄酒,已经很长时间了,并且大家也很依赖这种口感,所以即使在以后搞一点小动作,也不会影响葡萄酒的销量。
第二:他们觉得自己生产出来的葡萄酒,味道浓厚、口感佳,正所谓好酒还愁卖吗?
第三:他们觉得中国生产不出来高档葡萄酒,只要你们想喝,就必须要从我们这里买。
然而澳大利亚还是太自信了,他们甚至低估了国内消费者的决心。其实在我们国内,也有高档葡萄酒生产基地,并且性价比还比澳洲葡萄酒高。
比如宁夏贺兰山葡萄酒,从2013年就开始声名鹊起,随后又在法国世界葡萄酒大赛上,获得了30多枚奖牌。从这以后,贺兰山葡萄酒就已经打开了国外市场,并还销往欧洲,甚至是法国波尔多。所以说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品质,还真比不上我们的宁夏贺兰山。
2007年,福建有一个商人陈总。当时他看见国外的葡萄酒,在国内疯狂吸金。于是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,我一定要酿造高品质葡萄酒,让国人扬眉吐气。
后来他就从书中了解到,宁夏在古代是西域,并且这里还一直盛产美酒。最重要的是,宁夏贺兰山和法国波尔多,同处一个经度,是种植葡萄的“黄金地带”。于是打定主意的他,就在宁夏买下了7500万亩戈壁滩,并前后投入了十多亿。
陈总刚开始,先是修建了十几公里的水渠,把黄河水引进来。其次就是种植了200万棵白杨树,解决沙尘暴的侵袭。
随后陈总又亲自去法国,学习葡萄种植技术,并引进优质的葡萄树苗。等做完了这些以后,陈总又开始引进酿酒设备,以及聘请高级酿酒师。
2013年,陈总在经过了6年的努力后,终于获得了成功。随后,他又带着自己的葡萄酒,去法国参加了世界葡萄酒大赛。当时法国品酒师说:“宁夏贺兰山葡萄酒,味道醇厚、口味浓郁,我实在太喜欢了。”
也就是在第一年的时间里,陈总酿造的贺兰山葡萄酒就销售了80多万瓶。后来《山海情》,还用了六分钟的时间,专门介绍贺兰山葡萄酒的品质。
与其购买澳大利亚的葡萄酒,还不如买我们自己的葡萄酒。因为澳大利亚的酒老板,在我们国内赚了钱,也没有给我们的经济做出任何的贡献。
而陈总的成功,不仅让当地村民脱了贫,而且还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绿洲。如今贺兰山葡萄酒,早已声名远播,品质更是比肩国外品牌,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不贵。
其实支援我们本土的葡萄酒,不仅可以为当地经济做贡献,而且还能让澳大利亚明白,我们国内也是有高品质葡萄酒的。
客观来说,我国的发展已经非常迅速了,上个世纪还在被其他国家侵略的中国,在短短几十年里,奋起直追,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成就。
现在,正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候,要想赢得未来国际上的竞争,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,发展基础科学,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,只有顶级科技人才,才能担负起从源头上赶超国外科技的重任,并且逐步取得领先优势
不过说到底,还是我们的数理化人才太过于稀少,中国目前拥有的顶尖数理化者不足世界的1%。所以才会有杨振宁所说的千辛万苦造出来,却没人会用,不过是白白为他人做嫁衣。
好在最近几年,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,国家教育层面开始有所改善,教育部加大了小学初中对物理化学的比重。在央视《第一时间》节目中,就提到了对于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重要性,还推荐了一本特别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书籍《这就是物理》。这套书目前也被清华附小列为“课外必读书目”。
《这就是物理》这套图书,非常适合13岁以下的孩子观看,因为这套书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物理公式,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,却可以把初中、高中85%的物理知识点都归纳进去,让孩子在视觉上了解物理的规律和变化,在培养兴趣的同时,还能把知识学到。
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物理,而是缺乏对这方面的兴趣,一旦有了兴趣,就会慢慢开发理科思维,主动去了解学习。
孩子们抵触的不是知识,而是枯燥的课本,这套书用漫画包装科学,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,与其让孩子迷恋动画片、游戏,还不如给孩子一套好看的物理启蒙书!